经验交流 | 开发建设项目实施中表土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

2019-07-31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摘要

      表土(尤其是耕作层)是非常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表土剥离与回填能够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目前表土处置过程中存在表土大量流失、表土防护不当导致地面植被稀少、地表裸露等问题。本文根据存在问题,提出表土剥离原则及厚度, 探究表土堆放方式与保护措施, 指出若干回填方式,对表土进行回填利用。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其中表土又是稀缺的土地资源, 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是土壤肥力最高的一层。近年来,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开发建设项目越来越多, 造成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每年约有1/3的耕地受到破坏, 土壤流失量高达50亿吨, 相当于全国耕地表层减少1cm厚的表土。

近几年, 经济开发活动逐渐向丘陵地带延伸, 低丘缓坡开发、开发园区建设等生产建设活动频繁, 表土流失问题比较突出。表土的生成十分缓慢, 又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和保障, 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珍惜和保护表土是水土保持立法的主要出发点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明确规定, 在我国从事水土保持活动, 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生产建设活动占用土地的地表土, 生产建设单位应当进行分层剥离、保存和利用。


1

表土处置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建设步伐正逐步加快, 开发建设项目也随处可见, 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而表土处置已经成为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中关键的一环, 其中表土剥离能够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是有效保护耕地、治理环境的重要举措, 有助于提高优质土地供给, 缓解人地矛盾。但是, 开发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表土的处置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剥离的表土在施工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到位, 表土剥离后虽然按照方案设计的临时堆土场内进行堆放, 但未采取相应的填土编织袋围护和临时排水沉沙措施, 临时堆放表土表面并未采取相应的撒播植草或防水编织布覆盖等措施, 造成表土大量流失;由于表土防护不当, 绿化区域部分覆土土质不满足绿化要求, 造成苗木生长不良和死亡, 导致地面植被稀少, 地表裸露, 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2

表土剥离

开发建设项目表土剥离应遵循“先永后临、先高后低、先厚后薄、先易后难”的原则, 具体为:先剥离永久占地区, 后剥离临时占地区;先剥离土质良好、肥力较高的表土, 后剥离较贫瘠的表土;土层较厚、易操作的先剥离, 土层较薄、难操作的后剥离。此外, 由于表土具有不可再生性, 表土剥离还应遵循应剥尽剥原则, 非农建设规划占用的适宜耕种的表土应全部剥离。表土剥离时, 应避开大雨、暴雨日施工, 以避免径流冲刷地表引起水土流失。

表土层有机质含量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 表土剥离的厚度也要因地制宜, 科学合理, 避免剥离过深造成财力、资源和人力的浪费。表土剥离厚度应经过土壤调查评价后确定, 根据表土层厚度、复垦土地利用方向及土方需要量等因素综合考虑,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 生产建设项目表土剥离厚度一般为20~80 cm。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剥离厚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一般而言, 耕地土壤可剥离厚度最大可达到50 cm, 草地和林地为20~30 cm。对于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 西南土石山区一般为20~30 cm, 西北黄土高原区的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北方土石山区一般为30~50 cm, 东北黑土区一般为30~80 cm。


3

表土堆放

剥离的表土需单独堆放, 不得与其他一般土方一道用于主体工程填筑, 需运往主体工程沿线的表土堆放场进行堆放, 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表土的堆放时间与建设项目的进度有关, 一般是几个月至几年时间。表土堆放期间, 降雨和自然沉降会导致其营养元素含量大大降低, 土壤结构受到损坏, 质量严重降低。当表土堆放的时间超过一个雨季时, 为了防止降雨击溅、地表径流等引起的水土流失, 表土堆坡脚采取填土编织袋围护, 填土编织袋采用表土进行装填。表土堆高控制在3.0 m, 堆土坡度为1:1.5~1:2, 填土编织袋采用梯形断面, 顶宽0.5 m, 高1.0 m, 边坡1∶1, 堆土场横断面设计 (图1) 。

填土编织袋外侧开挖简易排水沟, 排导周边地表排水, 并随排水沟排入附近水体。排水沟采用简易梯形土质沟槽, 底宽30 cm, 深30 cm, 开挖边坡1∶1, 只开挖不衬砌, 沟壁拍实, 简易排水沟设计 (图2) 。


图1 表土临时堆场防护断面示意图


图2 简易排水沟断面示意图


表土后期用于绿化及迹地恢复覆土, 如果堆置时间较长, 堆土结构松散, 遇雨日易造成局部水土流失, 影响施工及造成危害, 因此施工期表土堆置坡面撒播植草, 减弱降雨对堆土坡面侵蚀。草种一般选用狗牙根, 撒播密度为100 kg/hm2


4

表土回填

表土作为植物生长的基础, 做好防护措施后应该及时进行回填利用, 恢复生态环境。表土回填能够增加有机质含量, 提高土壤的理化性质, 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植被的恢复。回填方式主要有平面均匀法、圆形点状法、坑状法、带 (条) 状法, 4种回填方式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见表1) 。


表1 表土回填方式及特点比较


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区, 为提高草皮成活率, 工程边坡铺植草皮前应覆表土, 覆土厚度一般控制在3~5 cm, 然后适当压实, 增加与边坡的粘合。对于其他工程主体施工区, 施工结束后清除建筑垃圾, 必须进行表土回填、场地平整, 以达到复绿、复耕的目的。回填时应注意与原周边地形的高度相适应, 避免高低不平造成雨天积水的现象。施工临时区, 施工结束后应先铲除地表泥土, 适当翻耕后回填表土, 然后进行场地平整, 必须与周边地形高度保持一致。对于土料场区, 应先进行场地清理, 然后进行场地平整和表土回填, 回填时也必须与周边地形高度保持一致。对于弃渣场区, 应先对渣面进行清理, 清除石块和建筑垃圾, 然后进行场地平整和表土回填, 回填过程中应使地面呈一定坡度, 便于排水, 避免下雨时造成弃渣场水土流失。

1

end


文章节选自: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9,31(03),61-63

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编辑:恒地君

往期回顾

经验交流 | 临时用地复垦方案编制及用地报批有关要点

市场分析 | 土壤修复三大细分领域项目分布及治理结构

实践 | 中国多用途矿山复垦案例

政策 |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与农业现代化

阅读 | 国土空间规划专题书单

探讨 | 国土空间规划创新思考和行业变革

阅读613
分享
写评论...